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「眉毛」恐龍現身中亞 1.65億年前霸主重見天日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「眉龍」Alpkarakush kyrgyzicus重建想像圖。(圖取自Bavarian Natural History專頁)


古生物學家於中亞國家吉爾吉斯,發現一種擁有獨特「眉毛」特徵的新掠食性恐龍,這一發現不僅填補了侏羅紀中亞地區恐龍研究的空白,對恐龍演化和生物地理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。

美國知名科技網站《物理學家組織》(PhysOrg)21日報導,德國巴伐利亞自然歷史收藏的研究團隊,在塔什庫米爾市(Tash-K?mür)附近的巴拉班塞地層(Balabansai Formation)中,發掘出一種屬於獸腳亞目的新恐龍化石。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Alpkarakush kyrgyzicus。其發現地位於吉爾吉斯西部,地層年代可追溯到約1.65億年前的中侏羅紀時期。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,這種恐龍在眼後長有一塊顯著突出的骨骼,猶如一對「眉毛」,這種特徵可能暗示該恐龍擁有角狀物。


這是中亞地區首次發現的大型侏羅紀掠食性恐龍,為研究恐龍在歐亞大陸的演化及分布提供了新線索。這種恐龍的發現,使得研究者們推測獸角類恐龍的起源地可能位於東南亞,並從這裡擴散至其他大陸。這些推測為探討恐龍在地球上如何遷徙和適應不同環境提供新思路。

Alpkarakush kyrgyzicus的命名靈感來自吉爾吉斯的民間傳說,其中的巨鳥Alpkarakush被認為是這一物種的象徵,而「kyrgyzicus」則標志著它的發現地。這種命名方式不僅體現了發現地的文化背景,也將這恐龍與當地的自然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。


研究團隊還在同一地點,發現另一具稍小的恐龍骨骼,經過分析後,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只年幼個體。這一發現提示這些恐龍可能以家庭為單位活動,這對理解恐龍的社會行為和生態環境,提供了新證據。


此次發現的標本相對完整,包括頭骨、背椎、骨盆等部位。這些化石顯示,這種恐龍長約8至9公尺,體型龐大,是當時該地區的頂級掠食者。研究人員利用數位光度測量技術,生成了3D模型,並將這些模型提供給全球的研究者,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比較。

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《林奈學會動物學期刊》(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),並迅速引起古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。研究團隊表示,未來將繼續在該地區展開更深入的發掘工作,以期揭示更多有關侏羅紀時期恐龍的秘密。

出土的「眉龍」化石。(圖取自Bavarian Natural History專頁)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6 秒